人群
Mindset,  書籍

《每一刻,都是最好的時光》你是否感覺時間永遠不夠用?

忙碌的人群
圖|unsplash

討回被丟失的時間貨幣,邁向輕快而豐盈的人生。

「焦頭爛額之際,時常需要一點醍醐灌頂。」

《每一刻,都是最好的時光》提醒著我們放慢感受,藉由一百種正念練習,每天嘗試一點點,讓意識重回當下、活在此刻,調整我們與時間的關係,更從容地檢視生活中的優先順序,減少生命與能量的耗損。

裡頭談及許多與時間相關的微小片刻,旨在喚起那些被你我遺忘、忽視、充耳不聞的時光,一字一句好似溫柔的導師,引領著我們覺察、感知,重拾意識、無為而治。

圖|unsplash
把自己排進行事曆

你必須為你認為重要的事守住底線。

生活步調緊湊又繁忙,不知不覺生活中盡是別人的事,休假日時又只想睡覺、追劇,上述是否聽起來異常地熟悉?忙著賺錢、盲目追隨、茫然無所謂⋯諷刺的是,不論何時何地,總有人敦促著你前進,所謂功成名就、社會價值抑或是親友有意無意提及,三言兩語之中沒了自己,試著靜下心,好好思考你的界線到底在哪裡?在不斷燃燒自己、燒成灰燼前,像看待他人那樣重要地將自己擺在第一吧!

身為一個還算善於與自己相處的人,每天保有一些獨處的時光是我的堅持,將圓心放置在自己身上,關係的緊密程度是半徑,畫出專屬於我的社交圈,圓圈以內的細心經營、小心呵護;圓圈以外的隨風而去、不勉強自己。如此一來,不僅可以花更多精力與時間在想交流與相處的人事物上,亦可以少掉不必要的交際活動。

行事曆
圖|unsplash
少即是多

你無法購買安慰與平和,但你可以在從容的空間裡自在呼吸。

消費文化盛行的當今,吹起一股逆風 —— 人稱 「極簡主義」 ,恰恰與此不謀而合,若金錢能給予的已然足夠,那麼我們應該追求的又會是什麼?更多的東西?抑或是內心的平靜?或許該捫心自問,物質富裕且無虞時,還有哪些能讓我們感受到快樂?

我不否認 「花錢買得到快樂」,因為花錢確實能讓心情變好,也肯定它能延續的時長不一定只有當下或拆開的瞬間,完全取決於購買時的目的與用意,然而,如果消費為的只是填滿某種心靈上的缺乏或空虛,那麼我敢保證這樣的做法到頭來會是場空,因為人的精力、能顧及的有限,擁有太多的時候只會讓身處的空間雜亂無章、看不清方向。

少即是多
圖|unsplash
無所事事

「我現在正在做什麼?」而不管答案是什麼,暫停下來,並且放鬆。

對於像我一樣一刻不得閒的人來說,無所事事大概是最難辦到的一件事。放鬆、無為即有所為,有多久沒有將高速運轉的腦袋按下暫停鍵?又有多久沒有認真感覺時間的流逝?與此同時,要小心避免自己落入「嘗試去『做』不做事」的陷阱,放下思考該如何做到,而是單純練習感受存在,或許會發現,十分鐘是如此漫長,漫長到可以深呼吸數十次、可以發現角落的影子悄悄爬上了白牆。

牆上的光影
圖|unsplash
永恆的時間

你的存在沒有開始跟結束,所以,生命住在一個無盡的非線性的時間之河。

永恆的存在,沒有盡頭的時間與無垠歲月,這讓我想起鹽田千春 《顫動的靈魂》 中的一段話 —— 一個人在生命走到註定的盡頭時,或許就會消融在宇宙之中。說不定死亡後並不是化為虛無、遭到遺忘,而是一場消融。從生到死並不意味著滅絕,僅僅只是消融於更廣闊的無垠。如果是這樣,那就無須畏懼死亡,死與生原是一體之兩面。

許多宗教也提及相似的概念,肉體終將逝去、靈魂未曾消亡。

𓇡 延伸閱讀:塩田千春個展《顫動的靈魂》,對未知、生死、存有的具現令人著迷。
關於死亡
圖|自己
總結

還有好多、好多,它就是一本人生功夫秘笈,擁有它且貫徹實施的人們都能從中受益,學著省思內在、覺醒觀察。幸運的是,在閱讀之前,我已經在路上,不過比起一天天組織縝密的嘗試,自己更像是從散落四方的生活細節裡拾起、拼湊而成,學習利他與感恩,減少無謂社交、回歸自身,悉心核記時間與社群暫離等等,殊途同歸,我們都手握實用心法,在人生旅程中保有一致方向,亦步亦趨、經驗揮灑。

書籍的照片
圖|博客來
你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?

我是Bast 吉,一名患有垃圾恐懼、塑膠焦慮,熱衷減量物品、自備容器、大啖蔬食的光頭女子,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,請不要吝嗇地留言、分享出去,也可以點擊下方的拍手,鼓勵我繼續創作;或是私訊我的IG,期待收到你的來訊 ♡

追蹤我的IG 減法生活

留下一個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